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今晚澳门必中一肖一码 > 新闻动态 > 临床常用一针特效穴----(二十) 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,为临床常见病,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妇女(临床亦曾治疗不少男性)。表现为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无痛性抽搐,多发于一侧,两侧同时发病者极为少见。初起时,仅有眼轮匝肌(眼睑)间歇性轻微抽搐,严重者逐渐发展至面颊部其他肌肉,甚至口角也随之抽动。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。当精神紧张、过度疲劳及睡眠不足时可使病情加重,谈话过久亦可发作频繁,入睡时停止发作。
中医学形容本症为“眼睑润动,风动如虫行”及“目润动与项口相引”等,属于“面风”范畴。中医学认为头面部为三阳经所循行部位,人体正气先虚,风寒外邪乘虚入侵,使经络闭塞,致筋脉、肌肉发生痉挛而生本病。或情志抑郁(与精神因素有关)致气滞血瘀,或脾湿痰壅,痰火上扰,或因血虚生风,或肝肾阴虚阳亢动风等均可致病。治疗宜辨证采取祛风、疏肝、活血、化痰、滋阴、息风止痉。
一些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及高血压患者亦可见面肌痉挛,儿童可见习惯性面肌痉挛,多为两侧,治法类同,可参考面神经麻痹,但面部不宜多用穴。
治疗面肌痉挛,主要考虑手太阳小肠经及阳明经,以风证为主要表现,常用一针特效穴有后溪、三间、太冲、风池、丰隆、四白等。
后溪
【位置】在手掌尺侧缘第5指掌关节后,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。
【针法】取患侧后溪穴,轻握拳,用毫针快速向劳宫方向直刺,约1.5寸,行捻转提插手法使明显得气后,大幅度捻转2~3次,然后嘱患者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动引其气,或以手按摩面部0.5~1分钟,每5~10分钟重复手法1次,留针30分钟。如进针10分钟,症状无减轻者,取对侧后溪穴,用同样手法操作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小肠经“其支者,从缺盆循颈,上颊,至目锐眦,却入耳中,其支者,别颊上顺,抵鼻,至目内眦,斜络于颧”。其循行经络既至内眼角,也至外眼角,又至颧部,涵盖面肌抽搐主要范围所在,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。面肌抽搐多与风有关,后溪系手太阳小肠经之输木穴,对本经之风证甚效。后溪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督脉,有通阳镇定之功,对于抽搐之病疗效尤佳,故治面肌抽搐为常用有效穴。透劳宫疗效更强,劳宫为手厥阴经荣水穴,能清虚热,养阴血,与足厥阴肝经手足同名经相通,同气相求,亦能清肝火,息肝风,是治疗面肌抽搐的有效穴。后溪透劳宫,一针两透,效果更快、更好。
三 间(大白)
【位置】在食指之拇指侧,本节之后内侧陷中。本穴再向前贴骨即为大白。
【针法】握拳取穴,直刺1寸,针刺得气后,嘱患者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动引其气,或以手按摩痉挛之面肌。一般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捻针1次,捻针时仍嘱患者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或以手按摩痉挛之面肌0.5~1分钟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三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输穴,手足阳明经相通,颜面为手足阳明经所过,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。三间为大肠经之输穴,属木应风,面肌痉挛多因风而患病,又脏腑别通,大肠与肝通,亦应风,故能治之。本穴再向前贴骨,紧邻第2掌骨侧,即大白穴,属全息点之头点,因此亦为治疗头面病特效点,非仅治疗头痛有效,治疗其他面部病亦多能见效。如系多年疼痛,中医认为久病多兼肾虚,大白穴贴骨,刺之效果尤佳。
太 冲
【位置】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,第1、2跖骨骨间腔中。本穴再向后贴骨即为火主穴。
【针法】直刺,从足背向下进针1~1.5寸。针入后嘱患者活动头部或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动引其气,或以手按摩痉挛之面肌。一般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捻针1次,捻针时仍嘱患者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或以手按摩痉挛之面肌0.5~1分钟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面肌痉李临床颇为常见,其部位在眼眶和面部,肝经“连目系”“下环屑内”,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,太冲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唇面为主的病变,皆有效果。太冲穴为肝经输穴,五行属土,为木经土穴,疏肝及调理肝脾之作用极强,对压力及情绪所致病变甚效。面肌痉挛常因情志不和(压力及情绪)而加重,太冲穴能疏肝理气,通络活血。又肝主藏血,治风宜治血,本穴为肝经原穴,理气活血作用甚强,治疗血虚阴虚动风皆有效。如穴位再向后贴近骨缘,即火主穴,治疗效果更佳,盖贴骨治骨,并能与肾相应,亦有补水润木、息风止痉之功。
风 池
【位置】耳后乳突后方,项肌隆起外侧缘,风府穴外侧,与耳垂相平之陷凹处。
【针法】患者俯卧或俯趴于椅背上,斜刺对侧风池(左病取右,右病取左,双侧痉挛则两侧皆取),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,针入8分。得气后施以捻转手法,中强刺激,使针感传至侧头部,留针20~30分钟。注意针刺时针尖不可偏向内侧,以免针入椎管而损伤延髓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风池穴为三焦胆经及阳维脉、阳跷脉之会穴,肝胆相表里,阳跷主矫健,阳维维系诸表,皆主上,亦主风。本穴名为风池,顾名思义,为治风之镇定要穴,内风、外风皆能治疗。举凡“诸风掉眩”,即头晕目眩及肢体动摇之症皆有疗效,面肌痉挛即系风之表现,因此针刺本穴有显著疗效。病程短者速效,病程长者则须针刺多次。
丰隆
【位置】在外踝尖上8寸,或曰犊鼻下8寸,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取穴。即髌骨下缘至踝关节横纹之中点平行,距胫骨前缘2横指(1.5寸)。
【针法】患者取仰卧位,体能好者可取坐位。取双侧丰隆穴,直刺1.5~2寸,针入得气后嘱患者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动引其气,或以手按摩面部0.5~1分钟,每5~10分钟重复手法1次,留针30分钟,每10分钟捻针1次,每5分钟嘱患者做闭眼、睁眼动作,或以手按摩痉挛之面肌0.5~1分钟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阳明经走颜面及侧额,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,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。丰隆又为痰会,善于健脾化痰,祛湿通络及调理气血(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),若因风痰阻于面部经络者,更为适宜。由于病变与风及抽筋有关,以下治上,故须深刺2寸左右,以祛风活络,疏通经筋。若系多年痼疾,在本穴刺血则痰瘀并治,疗效更佳。对于久治不愈之证及各种疑难怪病,亦极为有效。
四白
【位置】面部,瞳孔直下,眼眶下缘之眶下孔凹陷处。
【针法】取患侧,从承泣稍下方以45°角向下进针0.8~1寸,得气后强刺激。使整个面部有较强的针感,留针半小时,每隔5分钟捻转1次,手法同前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四白穴为足阳明胃经之腧穴,能疏调阳明经气而祛风邪,有活络舒筋镇痛作用,临床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或三叉神经痛,对面部肌肉痉挛疗效更为突出。本法为局部取穴,临床余一般仅作牵引用,即针刺得气后强刺激,促使针感保留较久便可即刻取针,然后在远处刺针,原四白之针感形成牵引,可使远处治疗针之效果更强。
本节小结
面肌痉挛主要考虑手太阳小肠经及阳明经,以风证为主要表现。小肠经至颧部,涵盖面肌抽搐主要范围所在,又面肌抽搞多与风有关,后溪系手太阳之输木穴,治疗本经之风证甚效,透劳宫疗效更强,劳宫为手厥阴经荥水穴,与足厥阴同名经相通,亦能清肝火,息肝风,后溪透劳宫,一针两透,效果更快、更好。三间为大肠经之输穴,属木应风,又脏腑别通,大肠与肝通,亦应风;本穴再向前贴骨,即大白穴,紧邻第2掌骨侧,属全息点之头点,治头面部病多能见效。太冲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以唇面为主的病变,皆有效果。风池穴,为治风之镇定要穴,内风、外风皆能治疗,面肌痉挛即系风之表现,故能治之。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,阳明经走颜面及侧额,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,若系多年痼疾,在本穴刺血则痰瘀并治,疗效更佳。四白穴为足阳明胃经之腧穴,针刺四白为局部取穴。余最常以后溪配三间为对针,治疗面肌痉挛甚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4-10-25分红意愿提升,多家上市公司拟三季报分红
- 2024-10-25成毅新商务预热,商业价值up
- 2024-10-25以总理办公室:以代表团将于27日前往多哈就加沙停火举行会谈
- 2024-10-25港股苹果概念股午后震荡下挫,丘钛科技跌近4%
- 2024-10-25“画饼王”特斯拉终于王者归来了